首先,光伏企业要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一方面加强与美方相关企业沟通,争取获得其理解和支持。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90%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对外依赖度太高,即使没有双反也应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
2008年以后,中国光伏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产能大跃进,吉瓦级的规划屡见不鲜。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启动较慢,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也是本次危机的重要原因。其中,尚德电力亏损2.6亿美元、赛维LDK亏损8800万美元、中电光伏亏损1700万美元、韩华新能源亏损1100万美元而国内市场的启动必须步入理性轨道,许多地区在规划光伏建设时更多是出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没有全盘考虑电网的接纳容限问题,加上当地电源结构和电力消化能力有限,导致了建成的光伏电站有力使不出的状况。
【中国能源网讯】根据2011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已几乎集体陷入亏损。2008年以后,中国光伏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产能大跃进,吉瓦级的规划屡见不鲜。捷克宣布拟从2011年起对已建的光伏电站增收26%的税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管理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说。而事实上,不少像地凯这样的中小规模的光伏企业在寒冬中已然倒下。在全球光伏需求萎缩的情况下,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公司2011年的欧洲订单保守估计下降了50%,目前公司主要依靠中国的市场在维持,新疆、青海、甘肃的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可以做,但利润很低。
李俊峰认为,美国光伏企业提出的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诉讼,旨在抢占市场,欲把中国光伏企业挤出美国市场。征收反补贴反倾销惩罚性关税,哪怕一分钱都将对中国企业是灭顶之灾。
产品一直出口欧洲市场的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光伏事业部经理王毅对记者称。2月,德国宣布2011年中期上网电价下调幅度根据2011年3月至5月的年化装机规模来确定,当年化装机规模超过3.5GW时,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下调3%。光伏产品出口欧盟占大头光伏装机总量去年占全球近66.5%的德国、意大利和捷克上半年开始调整补贴方案。而就在面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企业纷纷选择改变战略开拓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之时,10月19日七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提起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6月,意大利出台光伏新政策明确,原有上网电价补贴将进一步削减4%至11%,从6月份开始上网电价将以月为单位进行调整,预计到2011年底,上网电价补贴将下降26%至42%。2011年以来,全球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凶猛,先后遭遇欧债、美企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诉讼,使得近九成产品销往海外的中国光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一旦美国诉讼成功,欧盟肯定会跟进专家们建议:一、将电网建设提升为国家工程,加大投入的同时设定合理建设目标。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共有各类标准40多个,不过其中多半是关于太阳能产品的,跟并网发电相关的标准只有3个,而且还全是推荐标准,并且有的已经过期。由国家来牵头,制定出电网发展的目标,对技术、管理各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
作为省里的示范项目,在上网方面是特事特办的,否则不会那么顺利。但要考虑到中国的能源建设还在发展中,每年大部分投入仍被用于新建电力项目,因此在电网建设上要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为原则。
不过目前光伏发电要实现并网还有一定困难。很多人认为并网是电力部门一家的事,实际上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截然不同,怎样满足电网的安全稳定,也是需要太阳能企业考虑的。业内认为,只有实现并网,才能让发出的电产生效益,这对于实现光伏产业的规模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对记者感叹说:光伏产业发展太快了,供电公司对信息来源不畅通,新增负荷又不明朗,使电网规划和建设有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电网建设难以适应。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主任朱小东说,在风电领域,国内在入网标准制订以及检测能力方面就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确保并网产品质量,从而给电网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国家电网能源研究员副院长蒋莉萍说,在并网环节需要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开发商(发电企业)形成一个共同取向。
不过高重恩认为,自己的电站之所以能快速实现上网,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因此面对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并网需求,现有电网显得捉襟见肘。
在具体的标准制订上,蒋莉萍建议,可以由国家标准委员会牵头,把电网企业、调度专家、规划发展方面的专家、制造商和开发商都纳入团队中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有专家告诉记者,前些年风电快速发展时,各地在上风电项目只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而没有关注消纳市场,使得风电建设和电网建设不配套。
业内认为,要实现以发展清洁能源为目标的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实现电网的革命是前提,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清洁能源间歇式发电特点,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智能电网。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即使这些试验性项目也从来没有跟电网协调过,因此电力部门怎么更好地去支持光伏发电,可借鉴的只有风电的经验。
高重恩说,和风能等新能源一样,太阳能的间歇性等特点,对当前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影响。二、统一规划电网和电厂建设,光伏电站布局不能各搞各的,要围绕电网规划进行。而在光伏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形也大同小异。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正加速启动,但遇到了困扰风电等新能源多年的并网难问题。
电厂电网规划脱节 入网标准制订滞后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真正实现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还不多,大部分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
三、尽快制订合理入网标准,提高国内太阳能产品的检测能力,消除不良产品给电网安全带来的隐忧。河北英利集团副总裁刘耀诚说,出台切实可行、简单易操作的光伏并网电站等技术标准规范和实施手册,将达不到标准,危害市场的企业排除在外,可以有效防止行业乱局,提高光伏发电的整体水平,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这一问题的产生,除光伏发电自身缺陷、电网建设滞后外,值得担忧的一点是,在某些领域,光伏发电正在复制导致风电迟迟不能上网的风险。运行数据的缺失,使得大规模光伏发电究竟会对电网造成多大影响难以说清。
面对可调可控性差的光伏发电,国内的电网也未能升级到与其匹配的程度。蒋莉萍认为,如果不考虑投入,光从技术层面出发,建设智能电网是可以实现的。而中国长期以来忽视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投资,多年来智能电网投资部分仅为发电投资的30%左右,造成电网发展大量欠账,发展滞后问题异常突出。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导致起步更早的风电至今无法顺利并网的一些问题,在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起步之时,就已经开始经露出了苗头。
中节能(杭州)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重恩说,他所在的公司2011年已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屋顶光伏电站,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就意味着对电网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常规发电项目对应的电网投入比重(当前的合理比例应是1:1)。
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建议,要让电网建设适应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光伏产业规划和前期工作中就要有地方供电公司参与,并将配套电网设施作为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步办理相关用地等手续,以便电网项目和光伏产业能同步核准,同步建设。研究人员认为,要破解太阳能并网难的顽疾,首先要克服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可调可控性弱 现有电网捉襟见肘 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实现并网是全球的一个趋势。因为缺乏强制标准,有企业在引进风机时,故意拿掉部分控制组件,降低了成本却影响了稳定性,不利于电网安全。